球友吧体育 赛后报道 《村巴》火出圈:为什么一个村办的篮球比赛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村巴》火出圈:为什么一个村办的篮球比赛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村BA”火出圈:一个村办篮球赛为何人人爱

原标题:看比赛,村民带头;水果牛羊,奖品接地气;贵州省大潘村——

为什么大家都爱一个村办篮球赛(一线调研,关注基层体育)

黔东南,山川连绵。这里的大班村最近因为村里举办的篮球赛而备受关注。

从早上到凌晨,现场总有一万名粉丝;即使是午夜,仍然有几十万的网络直播。由于球场内气氛热烈,有人将其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相提并论,“村巴”之名不胫而走。

8月2日,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半决赛在黔东南州举行。张奎摄(人民视觉)

为什么村里的篮球赛能吸引这么多关注?普通山村,如何让比赛出名?篮球出名后给村子带来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腹地的太盘村。

当传统活动遇到新媒体

8月9日,观众在佛前协作篮球交流赛中场休息时参加投篮比赛。张奎摄(人民视觉)

篮球比赛是该村庆祝农耕节的重头戏,比赛视频因气氛热烈而吸引全网关注。

台盘村是台江县台盘乡的行政村。村里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外,有两个露天标准篮球场,一个临街,另外三个有阶梯式看台,最高等级为21级。

这是村里的“网络名人馆”。镜头中,球场的场景令人惊讶:看台上座无虚席,很多人自带马扎和板凳;坐在前排的地板上,踮着脚看身后,有人搬出梯子,踩在凳子上;当地的斗牛号角“呜呜3354呜呜3354”响彻全场,夹杂着打击乐鼓点甚至锅碗瓢盆的欢呼声,还有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现场解说.环场坐满了人,气氛堪比职业竞技场。

“通过视频也可以感受到现场的火热气氛。”“西南山区有这么好的氛围。”……十多天来,村里篮球赛的故事刷屏全网,浏览、点赞、评论持续升温。有人专程来直播,各种媒体跟进报道。“巴村”甚至名扬海外。

所谓“村巴”,其实是村里的传统活动。太村272户近1200人,多为苗族。农历六月初六,是当地苗族农耕节“吃年货节”。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斗牛、赛马、吹芦笙、唱苗歌等。篮球比赛是由来已久的亮点。

“台江县有九个苗支系。逢年过节,十里八村举行比赛,互相参赛、观摩。”47岁的村民杨光兵说:“据说1950年村里有个篮球场。忙着晒小米,闲暇时打打篮球,人气一直不低。”

穿过街道,旧体育场出现在两栋房子之间。水泥地上的标记模糊不清,村里木匠做的背板放在一边。在这里,杨光兵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练球,小时候看着村里参加比赛。直到年龄大了,他很难适应比赛的激烈程度,成了场边的看客,成了孩子的教练。村里篮球人口越来越多,老球场逐渐不够用。2016年,村委会牵头,村民出资,标准球场建成投入使用,篮球比赛规模化,从全县各村到今天全省各地的比赛。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民间高手变成了今天的铁杆球迷,新球场也在与新一代的球员和观众一起成长。对村民来说,“巴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太普通的词语

“村里很多宝宝都在读中学,所以今年的比赛就推迟了。”参与组织比赛的岑龙将说,“176支队伍将在7月12日至20日比赛,有些比赛只能在凌晨开始。”

村民自己办比赛是“吃新节”篮球赛的传统。村里成立了篮球协会,岑任会长,和年轻人一起承担组织工作:有人对接报名组队,有人购买体育用品,有人充当裁判,有人现场解说,有人负责记分,有人维持秩序。

队员主要来自各个村。42岁的李是大班村队的主力。他平时在外打工,逢年过节总会回老家参加比赛。这次参加的是村组和中年组的比赛。最终,球队止步半决赛,李一边当观众,一边帮助维持赛场秩序。铜仁市24岁的朱光华(音译)在自由组比赛中跑了一圈。他决定明年回来。“黔东南州很多村都举办比赛,但大班村每年都不倒还是很少见的。”

推荐人大多是当地居民。“在家办一场比赛,关键是公平公正,人家愿意再来。”31岁的吴小龙是台江县城关二小的体育老师,她已经在这个村子里当了15年裁判。村民们,注意传帮带。村里有十几个裁判,经常在邻村打比赛。

“太阳上山唱过一次歌,太阳永远不下山。召唤月亮来陪伴你。有东南西北的生活味道……”中场休息时,山歌响起,杨广兵的妻子蒋志梅和苗族拉拉队一起表演。脖子上的银饰随着舞步叮当作响,观众随着音乐打着节拍。有时,中场休息时会有一场比赛。女人和小孩开枪,可以得到饮料,西瓜或者猪蹄。奖品大多是当地特产。“主要是活跃气氛,让观众深度参与。”颜对说道。

从竞赛组到氛围组,村民都很到位,都很对。当地的民间高手,以及在家乡深深沉浸的比赛经历,让“村巴”总是不缺掌声。

良好的氛围吸引高水平的活动。

一位观众在游戏中赢得了一个西瓜。张奎摄(人民视觉)

贵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在村里举行,以农民为主体,奖品是黄牛、香羊、小香猪。

因为篮球氛围好,比赛水平高,7月30日,太盘村迎来了又一场重要的篮球比赛——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半决赛。

“‘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是贵州首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大型体育赛事。大赛从村级到全省,参与人数最多,运作周期也是全省最长的。”贵州省体育局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刘介绍,截至8月16日,赛事已覆盖各市州2624个乡镇,举办5457场,参赛人数达30438人。

这次赛事的组织由体育部接手,比赛保留了“吃新节”篮球赛的味道。3354既有“专业风格”,又有“原生态”。

“参加人员必须是当地农村户口,当地农民,小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专门回来的。”岑说,体育场还是不收门票,裁判多是村民,拉拉队还在表演民族舞蹈,解说员也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不停切换……8月2日,比赛结束,一等奖是一头黄牛,二等奖是榕江塔的两只羊,三等奖是从江的两只小香猪。

贵州有篮球的传统,可以追溯到1908年。近年来,全省体育场馆数量大幅增加,为举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贵州省体育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

这种热闹的场面足以给人一种美好的期待:以“美丽乡村”的名义,“村巴”将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更好地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当地活力。

太村迎来了新的发展课题。

7月20日,大班村“吃年货节”篮球赛。姚顺伟摄(人民视觉)

加强体育与旅游的融合,“玩”出篮球比赛的招牌,“玩”出大班村的致富路。

8月9日晚,太盘村篮球场迎来了新一轮——佛-贵协同篮球交流赛。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男子和女子篮球队与当地球员进行了多次友谊赛。

“Woo 3354”篮球进篮,看台上响起熟悉的欢呼声。杨光兵忙放下手里的活,俯身看着田野。他和蒋志梅在坝上摆起了面条摊,既做生意又当粉丝。“吃新节”篮球赛持续了8天,夫妻俩摊位的纯利润有三四千元,比平时打工的收入还高。

据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守双介绍,“吃新节”篮球赛期间,该村规划展位近500个,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54万元。组织比赛,迎接游客,增加收入,村里的餐饮住宿早在“村巴”流行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张守双说,2021年,太盘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比赛收入占大头”。

“既能促进团结,又能充实腰包!”吴小龙说,每个人举办奥运会的意愿和村民们捐赠的费用是“水涨船高”。据报道,早些年,比赛奖品是一面锦旗,后来升级为大米和球衣,现在奖品变成了奖金。今年少年冠军获得3066元,最高自由冠军获得20066元,——元,其中一个零头表示“六月六”。

来自台江县招商局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德,今年第一次深度参与“村巴”:“吃年货节”前,村委会要审核、备案村篮球协会的比赛计划;竞赛期间,村干部要组织县、村两级200人以上的志愿服务队;“村巴”出名后,大家想到了注册商标,张德负责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如果能做到,就可以整合赛事和旅游资源,打造村里的品牌!”

张寿认为,“村巴”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村里希望以此为契机,办好篮球赛,也和周边乡镇合作开发旅游项目。”8月23日,召开了村民会议,大家一致同意从新球场改造开始。张德介绍:“增加更衣室、洗手间和媒体室,拓宽看台入口,以提升体育场功能,改善村庄面貌。”

乡村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理念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县里有个说法,要积极探索建设乡村体育旅游综合体,培育乡村文化、体育休闲、赛事旅游等。加强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台县体育中心主任张斌说,“努力‘打’好‘巴村’这块招牌,把台盘村的致富路‘跑’出来。”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世界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政策解读、新鲜热点资讯、实用便民信息,还推出读报、报道、学习、在线互动等一系列特色功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球友吧体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uyouba.com/articles/view-1719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返回顶部